关闭

  西昌有座知青博物馆

  袁 征

  岁月如梭,往事如烟。好在人们可以借助博物馆穿越时空,回顾历史,启迪未。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礼州镇新华村境内,坐落着一座西昌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博物馆,简称为西昌知青博物馆。

  新华村地处西昌市最北端,与喜德县鲁基乡交界,南和西与礼州镇琅环乡民胜乡接壤,北与冕宁县漫水湾镇和沙坝镇毗邻,距成都市区约400公里,距西昌市区4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西昌知青博物馆袁韧 供图

  礼州镇便民服心孔海京 供图

  广义的知青,包括全体有知识的青年。西昌知青博物馆里所说的知青,特指20世纪期和后期从城市去农村插队落户或到农垦兵团农并保卫边疆的高初毕业生。

  笔者大姐1969年插队落户到绵阳县五星公社4大队第2生队,她与另一位女同学住在社员邱大爷家的土坯茅草仓库里。因劳动强度大,大姐和同学收工后无心做饭,直接倒在床上歇息开。我和二姐轮流去替她们做饭,帮着干些农活。

  夫人的大哥对我们两口子说1969年2月,我们成都6全体毕业生在老师带领下,乘坐30几辆大卡车经过两天半的颠簸,到西昌县各公社插队落户。我和12名同学被分到礼州公社同心大队接受贫下农再教育,离现在的西昌知青博物馆不远。那时,我们每天有干不完的农活,无暇四处游走,也不知道红军长征时经过了礼州

  红军长征礼州会议旧址徐文江 供图

  西昌知青博物馆由政府全额投资修建,其前身为四川省青年农场。这是20世纪期四川省规模最大的知青农场,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知青农场。该农场于1965年建成,1966年1月下旬开始入住知青。

  为记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弘扬知青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丰富西昌旅游资源及其人文内涵,西昌市根据曾在这里下乡的知青建议,决定在原四川省青年农场遗址修建西昌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博物馆。

  西昌知青博物馆修建初期,分别在成都万和路90号天象大厦和西昌市教育局设立征集点,面向全征集知青文物。许多老知青带着珍藏多年的物件到征集点,献上自己的心意。

  2010年11月20日,西昌知青博物馆开馆,3000余名老知青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随后,这里每年举办知青第二故乡行全知青博物馆建设座谈会知青文化研讨会等活动,有2000余名老知青和多个知青文研组织参加。

  西昌知青博物馆一隅徐淑琴 供图

  西昌知青博物馆总投资3000余万元,占地109亩,由展厅主题雕塑若干二维半雕塑知青窑洞知青林等部分组成,建筑面积2996.3方米,展厅面积1634.4方米,馆藏文物8000余件。这些文物,真实记录了那段激荡青春风采的岁月,为传播知青文化,弘扬知青精神,奋进新时代,发挥着资政存史育人的作用。

  西昌知青博物馆主体建筑的外墙没有贴花岗石或瓷砖等装饰材料,而是采用普通涂料将其刷成浓淡相间的红色。设计者试图以此告诉前参观的人们,知青们的绚丽芳华虽然已经过去,但那段火红青春的记忆将在这里永久保留。尤其要让老知青们感觉到,走过花甲,走过古稀,归仍是少年。

  西昌知青博物馆展厅袁俭 供图

  西昌知青博物馆展厅门前广场上,矗立着一座曾经当过知青的著名设计师朱成设计的主题雕塑。该雕塑由背架子十字镐眼镜和鹰影组成。

  背架子寓意负重,它是一种用竹子或木材制成的民间人力运输工具。其弯弧与人的背部相吻合,两根用篾或麻编织成的背带固定在架子上,与肩同宽。知青们把需运送的物件放在背架子上,双臂伸进背带,用双肩背起架子及上面的物件行走到目的地。

  十字镐寓意开拓,象征知青们在凉山土地上垦荒劳动留下青春的痕迹。

  半埋在土里的眼镜折射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农再教育的历史背景。

  覆在雕塑底座上的雄鹰影子象征着知青们的化身。

  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展现了知青们的负重拓垦精神和对那段艰苦岁月的记忆。

  知青负重与拓垦主题雕塑徐波 供图

  在知青负重与拓垦主题雕塑旁边,矗立着一个反映知识青年们用背架子运送木柴攀登高峰的二维半雕塑。透过上面的老照片,人们看到青年学子们的肩膀虽然稚嫩,却把那个时代赋予他们的重任背负起了。这是对高大挺拔特色鲜明的知青负重与拓垦主题雕塑的形象诠释,具有强烈的带入感。

  知青背木柴二维半雕塑徐文河 供图

  西昌知青博物馆的展厅分为上下两层,每层展陈的内容虽各有不同,但主题鲜明,引人入胜,震撼人心。

  我许多博物馆里都有耐人回味的语句,要么在前言,要么在解说词,要么在结束语。

  成都自然博物馆结束语曰世界去向何方,取决于我们如何与生命相处。

  陕西考古博物馆说让过去拥有未。

  深圳南山博物馆云瞬间之美,穿越永恒。

  故宫博物钟表馆言钟表,可以回到终点,可是人们永远不能回到昨天。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道向前走,是快,是探索。往后看,是慢,是灵感所在。

  电影博物馆语慢慢地看吧。或久别重逢,或一见如故。

  在西昌知青博物馆第一层展厅入口处前言有这样一段话这里曾经是沉睡千年的高原荒坡和乱石滩,还有与这片广袤苍凉大地连在一起的整整一代人的记忆。

  西昌知青博物馆前言高香云 供图

  在博物馆展厅前言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旁,镶嵌着一幅题为青春的油画。这是由曾当过知青,出生并居住在成都的当代抒情现实主义油画家代表何多苓1984年创作的。作品表现了在炎炎烈日下,莽莽荒原上,土地干枯倾斜,鹰隼低空翱翔,一位身着发黄军装的秀丽少女坐在岩石上,抬头遥望远方。眼神表现出复杂的心情,有茫然和忧伤,亦有憧憬与希望。单薄而又笔直的腰身,显露出女知青特有的优雅与刚毅。这是那个热血岁月里最动人的形象之一,构成了青春融入荒凉的意境。这幅油画曾获得第二届全美展银奖,第二十二届蒙特卡洛际艺术大奖赛摩纳哥政府奖。

  油画青春曾瑞 供图

  第一层展厅里悬挂着大量知青照片,陈列着知青们使用过的拖拉机犁耙扬谷子用的风箱打谷子用的木槽等农用机具。同时,采用现代声光电等设备,滚动再现知青们用岁月作纸用青春热血为墨书写的史实。一张张珍贵照片,一幕幕动态画面,就像老电影,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呈现着厚重的历史。

  知青们使用过的农具陈玉琼 供图

  1963年,成都十一高63级毕业生孙传琪巫方安主动申请到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南坪公社插队落户,开创了成都知青到凉山下乡农的先河。随后,有名成都知青插队落户到凉山地区,其7403人到西昌。

  孙传琪和巫芳安的合影照片胡志君 供图

  1965年,一篇题为姊妹花开大凉山的文章在人民文学发表,文章报道了孙传琪和巫方安两位姑娘扎根凉山的事迹。全各地的青年纷纷信鼓励她们,表示要向她们学,听从的召唤,到祖最需要的地方去。

  孙传琪和巫方安在田间劳作郭玉瑛 供图

  展厅第二层入口门框上,悬挂着一面印有成都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广阔天地战斗团字样的红色旗帜,表现了20世纪60年代期,正值青春年华的成都儿女响应祖号召,毅然辞别父母,离开省会城市,奔赴凉山地区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

  展厅第二层入口桑叶 供图

  该层展厅分为奔赴凉山劳动宣传时空隧道再教育忆苦思甜生活用品知青之家回城等展区,展出文物万件,完整再现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展品包括与知青有关的政策文件会议记录报刊社论档案材料,知青名册证件奖状证章照片,知青使用过的劳动工具生活用品乐器书籍照片信函日记各种专用票证等。还有反映知青生活的文学作品,包括说诗歌散文回忆录自传绘画以及知青返城后的生活经历。

  知青使用过的票据和笔记本桑叶 供图

  1970年秋,插队到西昌西河公社的知青蔡应律和俞秉秀要结婚了。一群知青朋友伐木料,做了一个木箱送给二人作结婚礼物。新郎新娘欲为箱子涂一层漆,七拼八凑找到3种颜色的油漆。由于油漆量太少,只好对箱子底面不涂漆。将其余5面的间漆成绿色,围漆成红色,8个转角漆成黄色。这个三色木箱曾是蔡应律夫妇家里一件像样的财,加之是知青朋友集体制作的,二人一直心翼翼地保存着。直到西昌知青博物馆开馆时,夫妻俩才把这个历经40年沧桑的箱子捐赠出。

  知青用过的三色木箱陈一农 供图

  该层展厅的时空隧道展区,利用西方传教士方舒雅修女经过西昌大通门1935年刘伯承率领红军先遣部队与彝族首领叶丹歃血为盟铁道兵修建成昆铁路知青上山下乡到凉山等5个场景,展示了西昌代史的发展轨迹。同时,也让参观者看到在领导下,凉山解放,一跃千年,实现了彝区从奴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跨越。

  时空隧道展区罗燕冰 供图

  走出展厅,另一番景象扑面而,同样令人目不暇接,遐思无限。

  20世纪60年代的凉山地区交通闭塞,贫穷落后,缺衣少食。强烈的城乡反差没有吓到朝气蓬勃的知识青年。他们在艰难困苦劳动生活,用汗水和青春书写火红篇章。他们在拓垦使用的农具,深深拨动着参观者们的心弦。

  知青犁田的二维半雕塑施维树 供图

  知青们在农村广阔天地里看到了社会最基层最真实的一面,懂得了人生,学会了坚韧与顽强。插队落户的经历,成为一代人生命永恒的记忆。他们在花样年华里不懈追求,努力创造劳动成果,锤炼自我,也为今天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竖起了标杆。

  知青劳动间隙合影的二维半雕塑郭宏志 供图

  自成都等地的知识青年与凉山地区的贫下农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情谊。淳朴厚道善良的凉山各族贫下农尤其是彝族群众接纳了知识青年,视他们为亲人,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食物和一针一线缝制出的民族服装送给知青,手把手教会他们各种生和生活技能。

  乡亲们迎接知青到的二维半雕塑何旅章 供图

  知识青年感庇护他们的父老乡亲,积极投身凉山建设,将聪明才智运用到生实践,将城市的文明和先进文化播撒在凉山这片土地上,极大改变了山区人民的生生活方式。他们的到,为凉山的经济和文化建设注入了活力。

  知青们开山炸石的二维半雕塑张克明 供图

  西昌知青博物馆与内已建成的诸个知青博物馆相比,最为独特之处在于完整保存着14孔知青窑洞。这些窑洞不像陕北窑洞那样在黄土坡上开挖出,而是用简单的材料搭成的穹顶式建筑。

  知青窑洞群陶洪生 供图

  这些窑洞是20世纪60年代初四川省青年农场的知青们为解决生活生就医开会学等问题,自力更生于荒滩上自建起的。这是目前全仅有的两家由知青自己动手修建的窑洞之一。

  知青们建造窑洞场景的二维半雕塑范克非 供图

  知青窑洞的基础部分用石头垒砌,墙身和拱顶用砖砌成,用三合土勾缝。每孔窑洞里搭有上下大通铺,可供30名知青居住。

  知青窑洞胡开良 供图

  在窑洞群转角处,矗立着一块印有窑洞旧模样的二维半雕塑,照片图案上方标注着老红军樊执带领我们办农场字样,展现了当年知青窑洞的布局和原始风貌。

  印有老红军樊执带领我们办农场字样的二维半雕塑武家荣 供图

  这里原本有42孔知青窑洞,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大部分窑洞已损毁,只剩下14孔窑洞矗立在这片土地上,成为西昌知青博物馆的镇馆之宝。2012年7月16日,这个窑洞群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昌知青博物馆月华知青窑洞群石碑贾宪生 供图

  在知青窑洞群后面,生长着一片繁茂挺拔的树木。西昌知青博物馆建馆之初,预留了15亩坡地规划知青林。博物馆建成开馆之日,前参加开馆仪式的知青代表自愿领取树苗在坡地上栽种,然后将自己的卡片挂在树上。一棵棵希望之树就此落地生根,一片知青林由此形成。

  知青纪念树石刻吴疆 供图

  在知青窑洞群旁矗立着一条长30米宽2.5米的影雕,设计者将1000多名知青当年的照片镌印在金属板上。影雕的间专门留出了几个位置,供回到第二故乡的老知青合影留念,让他们和自己的青春一场时空对话。

  镌有知青集体合影照片的影雕王晓宇 供图

  西昌知青博物馆自开馆至今,成了八方客参观访问研究知青文化的热门打卡地。在红色文化旅游带动下,半个多世纪前大自然怀抱的古老山村也翻开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如今,洋楼轿车成为村民的生活标配。村里的油桃花每年从2月下旬开始绽放,一直持续到4月。人们在这里尽情感受生活的美好与浪漫,享受时光的安然。

  新华村里的桃花胥魁 供图

  光阴似箭,星移斗转。当年风华正茂的知识青年,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了一段卓绝奋斗的历史。他们的青春岁月像条河,岁月的河汇成了一支歌。这是一支深情的歌,一支拨动着人们心弦的歌,一支高亢的歌,一支蹉跎岁月里追求的歌,一支难以忘怀的歌!

  写于2024年3月20日

  参考资料

  1.29个博物馆里找到的满分金句,用进作文绝对是显眼包,新语文与世界,2023年9月2日.

  2.铭记光辉历史 砥砺奋进征程我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知青博物馆,文法良品,2022年7月15日.

  3.看见博物馆的力量 西昌这些博物馆值得一看!西昌发布,2022年5月18日.

  4.卡沙伍支木,红色寻访西昌知青博物馆,新文网,2022年5月4日.

  5.红色寻访西昌知青博物馆,西南大学西影力网络文化工作坊,2022年4月21日.

  6.西昌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博物馆文旅融合织锦绣 业兴旺富农家,川渝本地消息,2021年5月18日.

  7.西昌知青博物馆开馆10年,穿越历史时空与青春对话,西昌发布,2019年7月10日.

  8.诗意唯美优雅伤感,著名油画家何多苓和他的油画作品欣赏,连趣网赵刚,2017年12月15日.

  9.西昌知青博物馆,百度百科.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源方志四川

  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袁 征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四川阆,现居成都。退休前为四川省人民检察副巡视员

上一篇:【各人】郑州的网站建设哪家口碑好 下一篇:顶:广州市物业服务合同